首页 > 实时讯息 >

水城农民画:打造文化IP,让乡风文明实现艺术表达

时间:2025-04-17 10:47:00

起源于六盘水市水城区陡箐镇陡箐村猴儿关组的水城农民画,以其自由夸张、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成功登上加拿大、日本等国际展览舞台。如今,水城农民画不再局限于纸张与墙面,已然化身文化IP,融入各类产品之中。从文化传承到产业融合,从丰富村民精神世界到引领乡村文明风尚,它勾勒出一幅绚丽的乡风文明画卷。

在猴儿关组,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一幅幅巨幅农民画为乡村增添了绚丽色彩。72岁的熊兴兰,是当地年龄最大的画师,20余年来她创作了上千幅作品,其中多幅作品被送往国外参展。在她的带动下,当地村民白天劳作于田间,夜晚便拿起画笔,绘出一幅幅充满生命力与感染力的画作。

熊兴兰介绍说:“这幅画画了7天,画的是接亲嫁女,送亲的人都背着花包。以前大家穷,住的是土墙房,现在进入新时代,家家户户住上了平房,衣食无忧。现在年轻画师画得更标准,清晰又漂亮。”

画师罗登秀也分享道:“种玉米、收庄稼,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一开始我画一个星期都不会构图,经过长时间培训才有了进步。现在我画一幅能卖500多块,好的能卖1000块。”

画笔不仅让村民生活越来越好,还让猴儿关的墙壁成为了乡亲们的“记事本”。无论是家庭的婚丧嫁娶,还是村里5G基站建成,村民们都将自己的心情通过画作留在墙上。

陡箐村村委会主任张霜表示:“猴儿关组有144户560人,专职农民画画师有21人。农民画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所以我们在墙上绘制关于移风易俗、保护环境、邻里相处等内容的画,老百姓把生活融入其中,日子越过越好。”

水城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董成介绍:“我们这儿有苗族、彝族、布依族、白族等多个民族,文化特色多元。过去主要画生产生活,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大家也开始画人工智能、网络电信甚至太空。”

农民画不仅装点了美丽乡村,还成为当地独特艺术元素。在水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在画师指导下认真描摹农民画底稿。去年,借助东西部协作契机,广东省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水城职校合作开发出水城农民画灯饰,已小批量生产并投放至中山、水城两地市场。

水城职校平面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陈维佳说:“传统农民画的色彩搭配和民俗元素特别有生命力。我们尝试把采摘刺梨的劳动场景与灯饰产品结合,效果出奇的好。未来我希望从年轻人视角出发,让农民画走出展馆,融入日常生活,让更多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六盘水市水城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徐勇称:“水城职校开设了农民画专业课程,成立了农民画社团。两校产业优势互补,在灯饰设计中提取农民画色彩符号、造型特征,运用3D建模、光影渲染等技术,让传统元素与现代灯饰审美融合。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参与真实产品开发,实现‘学中做、做中创’。”

如今,从乡土艺术到文化IP,水城农民画潜力巨大。在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当地文旅集团打造的农民画文创生活馆,实现了从卖画到卖文创、卖旅游产品的转变。

六盘水市水城区文旅投资 (集团)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倩倩透露:“我们开发了23款水城农民画文创产品,像明信片、购物袋、农民画丝巾等,很受游客欢迎。去年7月重新装修至今,营业额已达二十几万。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把水城农民画文创推向市场,真正把文化传播出去。”

目前,当地已打造了两个农民画文创馆和一个非遗体验店,创新开发了油纸伞、饰品、帆布包、冰箱贴等77款文创产品,成功实现了从艺术到产品的转化。

记者: 陈杉杉 杜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