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归化街道:抓住“莓”好时光的尾巴
时间:2025-04-22 12:16:00
春日的阳光透过白色大棚洒在一垄垄翠绿的草莓苗上,红艳艳的果实如宝石般点缀其间。在七星关区归化街道文翰社区草莓种植基地,负责人施广正弯腰查看最后一茬草莓长势。

"虽然是最后一茬草莓了,但甜度依旧能达到15以上。"施广轻轻拨开叶片,指尖沾着泥土,脸上带着丰收的喜悦。
四年前,走南闯北的水果商人施广在浙江考察时,被现代化草莓种植技术吸引。“当时看到他们用生物防治代替农药,种出的草莓可以直接摘了吃,我就想把这技术带回家乡。”他专程请来浙江农科院专家驻场指导,将40多亩荒地改建成了草莓种植大棚。

走进大棚,清新的果香中混着一丝蒜苗辛辣味。每隔两米,蒜苗与草莓苗“比邻而居”。
“这是我们的天然消毒剂。”施广介绍,蒜素能驱赶蚜虫和红蜘蛛,配合黄板、杀虫灯,农药使用量减少70%。
花丛中,成群蜜蜂忙着授粉,这些“生物工人”让草莓果型更饱满,亩产稳定在2000斤以上。

“妈妈快看!这颗‘天使’草莓像雪一样白!”5岁的小朋友朵朵提着粉色小篮,在奶油草莓垄间雀跃。
据了解,该基地引进了巧克力、真红美铃等8个各具特色的品种,巧克力草莓带着可可香,天使系列果肉绵软如冰淇淋。
“周末高峰期,采摘客流量超300人,冷链车每天向市区高端水果超市发送千斤鲜果。”施广说,每天凌晨6点就得开始采摘,9点新鲜的草莓就出现在市内的各大高端水果超市货架。目前,基地年产值超160万元,精品草莓每斤售价达40元仍供不应求。

过硬的品质是施广放开手脚大干的原因。“今年,我们在归化街道流转了130个大棚,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带领乡亲们一起分享草莓种植带来的‘甜蜜’。”施广信心满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