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情缘:一位内蒙古司机的七年报恩

更日兄妹三人收到张云国的爱心包裹


藏族群众将大巴车从泥潭中救出
“张叔叔,这个学期我们三个的成绩考得都很理想,您放心吧。”
暑假来临,张云国再次收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汇报”。简单质朴的语言,让这个包头汉子有些眼眶湿润。
没有人知道,这样的“秘密通信”,已经持续了七年。这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用默默无闻的坚持,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与遥远的甘南藏区之间,悄然编织了一段跨越地域、温暖人心的汉藏民族情缘。
一段始于危难援手,成于无私付出的动人故事,在岁月流转中愈发醇厚。
一次意外
让他萌生报恩之愿
作为包头市公交运输集团吉运公司的驾驶员,张云国常年奔波于包头与各城市之间。2025年7月,即将退休的张云国开始收拾自己在单位的物品,无意间被同事发现了一个隐藏许久的秘密。
“我们看见老张的物品里有好多陈旧的信件和一些照片,几经追问,他才跟我们讲起了不为人知的往事。”在同事眼中,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的张云国,沉稳得就像手中的方向盘,少见感性的表达。
故事的起点,在2018年7月9日那个惊心动魄的午后。
当天,张云国驾驶着满载乘客的大客车,从包头出发前往甘南藏族自治州。不想,行驶至扎尕那地区时,意外发生了。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这一地区道路两旁峭壁矗立,偶有地质灾害发生。车行崇山峻岭间,张云国本就心里多了一分谨慎,不料走到一处山脚时,意外还是发生了——突然间山体怒吼,泥石流裹挟着巨石奔腾而下!浑浊的泥浆瞬间吞噬了道路,让客车深陷已没膝盖的泥潭中,眼看车辆动弹不得,冰冷的绝望在车厢里蔓延。
张云国当机立断,一边安抚车上的乘客,一边想办法实施救援。就在张云国束手无策之际,远处的泥泞中,出现了点点绛红色的身影,原来是附近的藏族同胞闻讯赶来。没有言语召唤,没有片刻犹疑,他们自发开来挖掘机,扛起粗粝沉重的绳索,奋力拖拽车头,推顶车身。几十分钟过去了,在高亢的号子声中,深陷的客车被硬生生从泥潭里“拔”了出来。看着被泥浆溅满全身的淳朴藏族群众,张云国激动地掏出钱想表达谢意,藏族群众们却连连摆手。这份雪中送炭、不求回报的恩情,像一颗饱满的种子,带着高原泥土的芬芳,深深植入了张云国的心底,成为他日后漫长付出的精神原点。
一个承诺
让他践行七年“托举”
车辆脱困后,满身泥泞的张云国找到一处稍宽的空地,想要清洗车辆。这时,一个小小的身影从旁边的小院闪了出来——是一个眼睛亮晶晶的藏族小男孩。“叔叔,我家有水,我帮你洗!”男孩脆生生地说着,利落地端出木盆,拿起抹布,踮着小脚,认真地擦拭着车身上每一块顽固的泥点。
清洗完毕,男孩的目光却悄悄停留在驾驶座旁那只旧保温杯上,他小声嗫嚅:“叔叔,这个杯子……能给我吗?我家离学校好远,带的水到中午就凉透了……”
张云国心头一颤。他低头看到男孩那双皴裂、沾着泥水的小手,上面留着与年龄不相称的辛劳印记;抬眼,望向他身后低矮简陋的土坯房,映衬着高原生存的艰辛。询问中,张云国了解到,这个孩子名叫更日。孩子眼神里那份小心翼翼的渴望和过早的懂事,击中了张云国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股酸涩直冲鼻尖,他毫不犹豫地将保温杯塞进更日手中,又悄悄在男孩衣兜里留下了200元钱。那一刻,一个汉族司机与一个藏族孩子的手,跨越了千山万水,紧紧握在了一起。
自返程回包头开始,更日小小的身影和那渴望的眼神,成了张云国心头挥之不去的牵挂。张云国与更日开始了持续的联络。通过信件,他了解着更日的一点一滴,也得知更日还有年幼的弟弟妹妹,三个孩子都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的困境。“不能让孩子们没书读!”这个念头在张云国心中扎根,他默默许下承诺,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守护。
就这样,每学期开学前,一笔笔学费总会准时从包头汇向甘南;寒来暑往,包裹着崭新棉衣、厚实鞋袜和学习用具的大包裹,会跨越千里抵达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当公司的车驶向甘南方向,张云国总会精心备好糖果、书籍和新奇的礼物,托人带给孩子们。
为了能随时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张云国特意为更日寄去了一部手机,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张叔叔寄来的衣服,暖和得很!”电话那头,更日的声音带着高原少年特有的清亮与感激。
一份情谊
让他延续无言大爱
七年,两千五百多个日夜,张云国用自己并不丰厚的工资,无声地托举着三个藏族孩子求学的梦想。他托举的,更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村落对未来的希望。
这份深沉的情谊,张云国从未向身边人提及。在同事们眼中,张云国生活极其简朴,当发现了他的助学事迹后,他们更多了几分敬佩。
提到更日兄妹时,张云国话语中满是欣慰。“现在更日已经上高中了,村里条件也比以前好了些,几个孩子都很争气,学习成绩都不错……”他说着,眼角的皱纹里漾开难以掩饰的骄傲。朝夕相处的同事们这才恍然大悟,这位沉默寡言的老大哥,胸中竟蕴藏着如此滚烫的大爱。他的“不言”,恰恰彰显了奉献的最高境界——不为名利,只为心安。
如今,张云国依然紧握着熟悉的方向盘,穿梭在包头的大街小巷。在遥远的甘南,沐浴着这份无私关爱的更日兄妹,正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求学的道路上奋力奔跑。闲暇时,张云国经常会翻看兄妹三人发来的照片。照片中,几个孩子笑靥如花,仿佛隔空诉说着对包头叔叔的感激和思念。
一次及时的救援,是对陌生旅人生命的守护;一份无私的资助,是对藏族孩子未来的守望。带着穿透地理阻隔、文化差异的真挚情感,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张云国,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7月份,张云国将告别自己的职业生涯。尽管即将放下方向盘,但张云国说,他对三个孩子的资助不会停,对当年藏族群众救援的恩情更不会忘。
(本版资料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硕,尤允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