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坚决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战
5月19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众做客《行风热线》直播间,围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以及我市危险废物管理现状等内容,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贾众介绍,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的污染是当前我国乃至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条规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污染担责的原则。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对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依法承担责任。固体废物来源广泛、种类众多,考虑到固体废物从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全过程均存在污染环境的风险,因此,对固体废物实施全过程管理,即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监管,制定明晰的固体废物管理策略和适合实际情况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路线,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处理能力
危险废物作为固体废物监管的重点,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通常指环境污染风险较大的固体废物,以及其他可能具有危险特性,需鉴别的废物。
贾众介绍,危险废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危害性高。一是破坏生态环境。随意排放、贮存的危险废物在雨水地下水的长期渗透、扩散作用下,会污染水体和土壤,降低地区的环境功能等级。二是影响人类健康。危险废物通过摄入、吸入、皮肤吸收、眼接触而引起毒害,或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性事件;长期危害包括重复接触导致的长期中毒、致癌、致畸、致变等。三是制约可持续发展。危险废物不处理或不规范处理处置所带来的大气、水源、土壤等的污染也将会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瓶颈。
近年来,我市按照生态环境部以及省生态环境厅工作部署,持续将规范化评估作为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解决危险废物监管能力薄弱、利用处置能力结构性供需矛盾、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战
贾众介绍,我市将从以下几方面重点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开展磷石膏综合整治行动。根据《湖北省磷石膏综合治理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部署,积极推进磷石膏污染治理“两重”“两新”项目实施,对照生态环境部《磷石膏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指南》,扎实开展全面摸排整治,形成磷石膏库任务清单,形成“一库一策”,全面完成磷石膏库环境风险隐患整治。
二是做好“新三样”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按照部、省工作安排,全面加强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叶片“新三样”固废环境监管,建立完善全过程监管系统台账。联合多部门开展“清废行动”专项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拆解、倾倒新能源固废的违法行为。
三是加大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力度。全力做好危险废物“五即”(即产生、即包装、即称重、即打码、即入库)信息化工作,建立完善危险废物全过程一码追溯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将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结果与生态环境领域试点示范、监督执法、行政许可等统筹衔接,促进危险废物相关单位提高规范化环境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是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按照部、省的统一部署,开展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和停用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配合住建、城管等部门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积极谋划“无废城市”建设,学习武汉、宜昌、襄阳等其他市州的先进经验做法,加快开展“无废集团”“无废园区”等无废细胞基础创建工作,为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五是加快推进新污染物治理。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要求部署,统筹推进我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扎实开展2025年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结合我市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情况,选取部分涉及优先控制化学物质及重点管控化学物质相对集中化工园区,以化工(石化)、医药、农药等重点行业以及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等企业为重点,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
编辑观点: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是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城市生态安全。当前,我市在危险废物管理上持续发力,以精细化的措施守护群众健康,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严打非法倾倒行为,确保风险隐患动态清零。
未来,需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技术升级与资源化利用,强化城乡协同治理,让“无废城市”理念真正融入民生日常,为百姓筑起绿色生活的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