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过山车” A股光模块多方应对
“对等关税”行政令,令全球光通信产业链“坠入冬夜”。中国光模块企业因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股价整体受到冲击。
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4月6日,中际旭创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王军紧急上线“安抚”百余家机构投资者,但依旧未能阻止次日股价20%跌停。
剧情却在几天后出现变化——美国突然豁免部分电子产品关税。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4月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已经支付的“对等关税”可以寻求退款。
不过,当地时间13日,特朗普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又有了新的表态,声称半导体行业整体关税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后出台。
由于相关政策尚未落地,“中际旭创们”获得短暂喘息,股价也随即反弹。
而面对不确定性,中国光模块企业已启动“三线突围”——泰国工厂紧急投产,光芯片国产化率加速提升,1.6T技术研发卡位下一代竞争。这场围绕成本、产能与创新的全球博弈,或将重新划定光模块行业的权力版图。
形势多变
全球AI算力竞赛如火如荼,光模块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血管”,需求爆发式增长。
据了解,光模块企业对于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存在高度的上下游“依赖症”。当前,国内厂商在产业链布局上已相对成熟,特别是在模块制造领域,已成功占据全球前十大光模块厂商中的七席。
以中际旭创为例,美国市场是其重要的销售市场之一,英伟达等美国知名科技企业是其重要客户。自2023年3月开始,中际旭创海外大客户在AI方面的800G需求开始起量并不断增加和补充订单,整个行业趋势发生根本性转变。
财务数据显示,中际旭创已连续7个季度业绩环比快速增长。该公司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亿元~58亿元,同比增长111.64%~166.85%。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终端客户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800G和400G高端光模块销售大幅增加。
新易盛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8亿元至30.5亿元,同比增长306.76%至343.08%。天孚通信预计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55亿元~14.01亿元,同比增长72%~92%。
建银国际证券估计,中国供应商目前占据了全球约40%~50%的总市场份额。在超高速光模块领域,中际旭创是少数能够供应400G和800G光模块的供应商之一。就800G光模块出货量而言,它占据的市场份额约为50%。
一旦关税大幅增加,光模块企业无疑将面临上下游两端的压力。
4月6日,中际旭创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王军在接受百余家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对相关关税政策进行研究,包括对关税豁免的政策进行研究,对公司产品价值中可豁免的比例进行评估,如果符合要求,则会提交关税豁免申请。”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
然而,当地时间1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11日并没有宣布任何关税豁免,它们(上述产品)只是被归入了不同的关税“类别”,以及在即将到来的关税调查中,整个政府都将“审视半导体和整个电子供应链”。
同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采访时也公开表示,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虽不受所谓“对等关税”的限制,但会被涵盖在半导体关税中,关税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后出台。
由于关税“靴子”尚未落地,光模块板块出现小幅回弹。
4月14日早盘,A股科技板块集体高开,其中苹果、光模块CPO概念股反弹强劲。截至收盘,中际旭创收涨4.04%,新易盛和天孚通信分别涨逾1%。
然而,与历史峰值相比,光模块“易中天”当前股价仍处于较低水平。
主动突围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光模块企业正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潜在挑战。
记者从行业内调研获悉,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企业通过泰国建厂规避关税风险,同时优化芯片采购、提升国产率;在1.6T等前沿技术领域,企业亦加快研发节奏,以创新实力对冲外部压力。
一是调整海外产能布局,规避关税风险。有受访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光模块企业近年来加速全球化布局,以应对潜在的贸易壁垒。
中际旭创已经在泰国建立工厂,生产400G/800G高端光模块,并已通过客户审厂认证。据王军介绍,自加征关税以后,海外客户目前还没有调整任何的需求和订单,也还没有要求改变现有和公司以往达成的贸易条款。中际旭创目前已经具备全面在泰国工厂生产光模块的能力和出货交付的能力。
新易盛早在2022年就在泰国设立生产基地,目前一期、二期均已投产,产能充足。该公司表示,泰国工厂可满足北美订单需求,降低关税影响。天孚通信虽未明确披露海外建厂细节,但市场推测其可能跟随行业趋势在东南亚布局产能。
二是供应链调整与国产替代。除海外建厂外,光模块企业也在优化供应链,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从上游来看,中际旭创光模块的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如芯片、光器件等,部分依赖进口,美国是重要的供应来源。若美国加征关税,无疑将对公司成本端构成压力。
“公司芯片原产地既有来自美国,也有来自其他国家。而由于公司已经具备全面在泰国生产光模块的能力,所需的进口芯片也可以直接发货到泰国厂进行后续生产。”王军表示。
他透露,EML光芯片一季度总体还偏紧张,预计从二季度到下半年,随着硅光模块出货比例的提升以及光芯片厂商产能的增长,EML将得到有效缓解甚至不再短缺。
新易盛亦表示,正在研究关税政策,并与客户协商分担潜在成本。天孚通信则加速光器件国产化,降低对美国芯片的依赖。中际旭创则通过多元化采购策略,确保上游芯片供应稳定。
三是市场多元化,降低对美依赖。尽管北美市场仍是光模块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但三家公司均在拓展欧洲、东南亚等市场。新易盛在投资者交流中表示,将加强全球业务布局,减少单一市场波动的影响。
中际旭创的财报显示,其非美市场收入占比正逐步提升。“长期以来,根据客户需要,公司出口目的地既有美国地区也有非美国地区,且非美国地区的出口比例在2024年已大幅增长。目前的形势下,发往非美国地区的出货量比例有望进一步增长,从而降低关税负担。”王军表示。
四是强化研发,加速新产品覆盖。行业新品方面,1.6T光模块产品备受关注。王军指出,1.6T产品从二季度开始出货量会比一季度增多,但更大量的部署预计会在下半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围绕产能、供应链与市场的全局调整,不仅关乎短期成本管控,更将重塑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面临贸易环境波动,全球算力需求的增长趋势并未改变。国盛通信报告显示,800G产品的规模商用和1.6T技术的研发突破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产业主线,而硅光技术、共封装光学(CPO)等创新方案有望重塑行业格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