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Tubeless无管化胸腔镜技术:肺结节治疗的革新之选

时间:2025-04-24 11:23:00

肺结节作为早期肺癌的常见表现,其精准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传统胸腔镜手术虽已实现微创化,但气管插管、导尿管及术后引流管带来的不适仍困扰着许多患者。近年来,Tubeless无管化胸腔镜手术以其“无管化、少创伤、快康复”的突破性优势,成为肺结节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技术,为患者开启更人性化的诊疗体验。

Tubeless技术临床应用特点

适应症更宽

该技术尤其适用于肺小结节(≤2cm)、磨玻璃结节(GGO)及需活检的疑难病例。对于高龄、心肺功能不全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Tubeless通过精准麻醉管理,减少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干扰,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

舒适性更高

该技术创新采用喉罩通气替代气管插管,彻底摆脱“管道束缚”;术中无插管刺激,单孔即可完成手术,大幅降低术后疼痛感,多数患者仅需口服止痛药即可耐受,显著提升舒适度。

康复进程更快

无管化设计极大简化术后护理流程,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缩短,术后6小时可恢复自主活动,有效降低了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风险。

信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引入Tubeless 理念,联合麻醉科开展了无管化胸腔镜精准切除术,为肺结节患者提供“无管、无痛、无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单孔、更微创!

告别“不能呼吸的痛”

该技术的首批受益者58 岁的程女士和72 岁的张女士,在复查CT时均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增大,经评估恶性可能性大。因两位患者肺结节均靠近肺外周,且在1cm左右,胸外科张龙团队决定采用 Tubeless 术式,在确保根治的同时实现更微创、更安全的治疗效果。

术中仅通过单一3cm 切口在无气管插管的情况下完成结节切除,术后未留置任何管道;患者清醒后即可自主呼吸,肺功能损伤可基本忽略不计,恢复过程无明显疼痛,且切口几乎难以察觉,术后次日顺利出院。信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张龙主任强调,该术式兼顾功能保留与美观需求,尤其适合对生活质量要求高的年轻患者。

选择Tubeless,

拥抱无管化新“镜”界!

(通讯员 吴琼 张崇 金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