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交流周 | 张绍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赋能教师教育发展
7月26日,在教师国际交流合作研讨会暨东盟国家科学教师培训开班仪式上,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张绍东说:“教育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文化多元共生、加深各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绍东介绍,近年来,贵州师范大学秉持“立足东盟、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理念,先后与东盟7个国家的30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在推动中国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系列显著成果。

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张绍东作主旨演讲
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作为交流周的重要协作伙伴,贵州师范大学已举办100余次活动,邀请中外嘉宾上万人次。在不断拓展东盟国家朋友圈的同时,为促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贡献了积极力量。
重视教师国际化培养与交流,奠定良好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经验。近年来,该校与东盟高校教育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合作持续推进,已为泰国、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输送了一批懂中文的专业技能型复合人才。此外,通过面向东盟国家开展“汉语桥”“理解中国”“知行贵州”等活动,逐步丰富了学校教师国际化教学经验。
成立“中国—东盟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构建高水平科研与教育合作平台。该校与东盟高校深入开展教育合作,搭建双边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平台。2025年,学校获批设立“中国—东盟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将与东盟高校在语言文化领域,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等。
聚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基里巴斯)共建中文师范专业与孔子学院。2023年,该校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基里巴斯教育部共同签署关于资助设立中文师范专业项目的协议,2024年又获批成立基里巴斯孔子学院。如今,学校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家的教师国际交流合作正在逐步深入。
“接下来,我校愿与东盟高校携起手来,同心聚力、同向同行,积极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共同探索教师国际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拓展教师国际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新空间。”张绍东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