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张图,一盘棋” 低空经济进击商业化

时间:2025-07-24 06:24:00

从2024年起,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低空经济也提出明确要求。

在这一发展进程中,诸多城市都在重点布局这一新经济领域,旨在通过构建天空之城提升城市治理、为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当前,我国低空经济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天空之城”距离起飞究竟还有多远的距离?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35年,我国的低空经济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无路飞、看不见”等问题,行业发展始终在动态调整中探索安全与创新的最优平衡点。

7月23—26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举行,6万平方米的展会面积,聚集了近300家参展商。本次博览会重点聚焦低空企业发展需求和应用场景落地,重点展示低空基础设施、制造与配套服务等产业链,低空交通运输、城乡管理、商业融合应用、个人消费等应用链。

多位与会嘉宾表示,我国低空经济要想发展好,一定要坚持“一张图、一盘棋”发展,立足区域进行布局。与此同时,要构建全流程、全要素的防控机制,筑牢安全屏障,筑牢低空经济发展。让低空经济真正“飞得起来、飞得好、飞得安全”。

图片来源:新华社

有路飞、看得见

低空经济要想“飞”起来,首先要解决有路飞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军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低空经济广义来讲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要把人类活动低空化、交通活动立体化。无人机飞起来容易,但要想发展成规模经济,确保高密度低空安全、高效、有序地飞行,有很多难处。

今年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低空飞行的安全风险隐患仍然不容忽视,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

陈军认为,城市里面高楼密布、气候多变、飞鸟干扰,低空飞行始终要考虑地面上的东西,具备空地协同的特征,因而要发展低空航图,做好三维导航,在三维数据基础上,跟低空数据结合,做成低空三维导航的数据模型和地图。

“从未来飞行发展的态势来讲,低空飞行活动将呈现大流量、强耦合、高时变特点,传统靠人管的模式肯定不行,急需构建数字化、自主化、协同式的低空交通智能管控服务保障体系。”低空交通智能管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建平强调。

他坦言,我国在低空经济的产能和应用场景等都是很丰富的,但是要保障这种大流量、高密度、复杂异构低空飞行活动能够飞起来,需要大量公共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规则、管理机制等,这些在全世界都是短板。这就导致大量产能趴在库房,应用端飞不起来,成为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

“一盘棋”发展

如何解决无人机无路飞、看不见和引导控制能力弱的问题?

多位与会嘉宾都强调,要以一盘棋思维解决问题。这既包括低空交通在中国交通体系中的融合,也包括跨区域标准与数据的统一与协同。

对此,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薛美根认为,对于上海这类超大城市,在发展低空交通时不应仅局限于自身的行政区域范围,而要拓展到都市圈。在都市圈范围内依托低空飞行补充运输方式,推动供应链、产业链和支柱链网系升级。更进一步还要立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开展工作,包括跨区域的标准协同、信息数据的共享、各类平台对接,包括硬件联动的体系建设,包括低空交通带来的低空产业的协同,包括人才队伍的培养等,都需要长三角“三省一市”一起研究破解问题。

据了解,安徽省低空无人机管理与服务平台2024年1月1日与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同日上线,并成为第一家省级的低空经济平台和国家平台打通的平台。

江苏省则是在空域协同上重点打造“军民地协同”、省级部门协同、省市县协同和跨区域协同。

以成都为例,成都市管理服务平台将成都市1.4万平方公里的空域划分为1000多个自适应栅格,现在很多都可以释放出来,可以成为试飞空域,占比可以达到70%以上。

陈军表示,一定要有一盘棋思维,不要重复劳动,政府部门要提供公共产品,企业去做增值应用,这是比较良性的生态。

商业化探索

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按照工作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稳妥推进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发展。

当然,低空经济虽被冠以“万亿级赛道”的光环,但其商业化落地仍面临多重挑战,主要体现在技术、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

在此次博览会上,记者发现,一些企业在适航证取得后,已开始进行商业化落地的探索。

峰飞航空携5座eVTOL载人航空器盛世龙(1:3缩比机)亮相,展示eVTOL载人空中出行场景。记者了解到,目前盛世龙多项审定计划已经获得局方认可,即将进入符合性验证阶段,预计在2026年取证后投入试点运营。

此外,峰飞航空2吨级货运版航空器凯瑞鸥已于近日获得AC单机适航证,22日刚刚交付首架“三证齐全”(TC型号合格证、PC生产许可证和AC单机适航证)的吨级以上eVTOL。

展会期间,御风未来也分别与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低空基础设施标准建立、低空应用场景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向深入协同,携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经济示范样板”。

在商业化方面,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对记者表示,“我们正在批量化生产制造一些中小型的eVTOL,主要用在巡检、消防、应急等领域,一方面是积累现金流,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大型eVTOL的运营做一些技术验证,我们去年1月已经提交了载货适航证的申请,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可以取得载货的TC证,实现载货的商业化,最后过渡到载人。”

(本报记者孙燕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