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头雁振翅三产兴 红绿相映乡村美

时间:2025-04-16 10:53:00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杨青通 讯员 于彬

在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的怀抱中,娄家沟村宛如一颗逐渐崛起的明珠,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熠熠生辉。而带领这颗明珠闪耀的,正是返乡创业“领头雁”——娄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武建平。他用实干与担当,不仅让娄家沟村的经济实现了腾飞,更让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建平曾在外闯荡多年,凭借勤奋积累了经验和资金。然而,每次回到家乡,看着乡亲们守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水平难以提升,他的内心总是难以平静。“一人富不算富,我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2020年12月,武建平回到娄家沟村。2021年12月,武建平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面对村庄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等困境,武建平深知,要实现乡村振兴,党建是关键。于是,他创新实施“党建三工程”: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村民参与村庄规划;推行党员“三感”计划,以主题党日活动激发党员活力;建立“村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短短时间,村党支部成功创建“五星”党支部,党组织的号召力成为撬动村庄发展的支点。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武建平带领党员走遍山野调研,发现村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质纯净,适合发展特色水产养殖。2023年,他积极整合资金140万元,并申请到省级扶持资金50万元,建成温控大棚和8个高效循环水养殖池,引进优质银鳕鱼苗。为掌握养殖技术,他日夜钻研,还邀请专家前来指导。2023年年底,首批银鳕鱼总销售额达121.5万元,净利润达31.6万元。这一成绩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坚定了大家跟着他干下去的决心。

初战告捷并没有让武建平满足,他继续谋划着扩大养殖规模。2024年,二期项目增设了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轻钢结构温室大棚以及40个循环水养殖池,年销售额攀升至160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产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产业兴旺了,武建平又将目光投向人居环境整治。他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实施“村庄焕颜”行动:铺设水网管道和污水管网,安装太阳能路灯,整治、绿化房前屋后环境,修建党建广场和村民健身广场,打造党的二十大主题街等,让娄家沟村成为山乡的“工作样板”,吸引了周边村庄前来学习借鉴。

在乡村治理方面,武建平推出“党建+积分”的管理模式。制定《娄家沟村积分管理办法》,对党员群众的日常行为、村级治理和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积分量化管理。通过积分兑换制度,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如今的娄家沟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武建平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将党建“红色动能”转化为发展“兴村引擎”,在太行山麓绘就了乡村振兴的鲜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