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自给自足”到“订单种植”!这个驻村工作队打法,牛!

时间:2025-07-13 15:35:00

盛夏的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平新村,满目绿意盎然。村民吴桂林院子里,辣椒长势喜人。“以前这儿种玉米,现在改种订单式辣椒,一亩能多挣2000元!”吴桂林高兴地说。不远处,兴安职业技术大学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那日苏和村书记银国文正查看辣椒长势。


驻村工作队队长那日苏(右)查看作物长势


驻村工作队指导村民管护辣椒


这片不足20亩的庭院“方寸地”,承载着平新村产业转型的希望。去年以来,兴安职业技术大学驻村工作队以庭院经济为突破口,在“地少人多、产业单一”的困境中蹚出一条新路。



小庭院对接大市场



平新村素有“秋晒红椒冬腌菜”的传统,与通辽市开鲁县“中国红干椒之都”同处科尔沁沙地生态区,但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状态。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发现,传统玉米种植面积占村里大田、庭院面积的98%,亩均收益长期徘徊在500元左右,产业发展陷入“小散弱”困境。“必须为乡亲们找到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新路。”驻村工作队暗下决心。


村“两委”的民主讨论


转机来自一次跨盟市学习。今年2月,突泉镇镇长候海龙带领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赴“中国红干椒之都”开鲁县,与内蒙古德斯福食品有限公司对接引进辣椒种植技术。考察回来后,经村“两委”充分论证和民主讨论,决定在自愿尝试的村民庭院里推广订单式辣椒种植。“开鲁辣椒亩产收益是玉米的4倍,平新村同属科尔沁生态区,完全能复制!”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信心十足。



驻村工作队员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首批4户村民被动员起来。村民王锦龙起初犹豫:“种辣椒能比苞米稳当?”面对村民顾虑,工作队给村民算了一笔账:玉米亩均纯收入500元左右,辣椒保底收购价每亩超3000元。王锦龙半信半疑试种3亩。如今,王锦龙站在辣椒地旁脸上掩不住笑意:“当初还怕赔本,现在看这架势,稳赚!手把手教技术,销路也不愁,咱农民只管放心种!”



技术护航稳增收



为进一步打消农户顾虑,工作队推出“两统两分”模式:统一种苗、统一技术,分户种植、分户管理。“2025年突泉辣椒种植”微信群每天讯息不断,技术员按时发出技术指令,从育苗到采收全程跟进指导。“可省心了,工作队每周都上门,手机一拍病害照片,专家立马‘云诊断’。”王锦龙笑着展示手机微信群里的聊天记录,里面满是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咨询和解答。工作队还制作了“种植样板间”,用视频对比传统玉米与辣椒的收益差距。“眼见为实,大伙儿心服口服。”村支书银国文说。


微信群里咨询种植问题


目前,全村示范种植辣椒11亩、土豆20亩、大葱3亩,一个个农家院落变身“聚宝盆”。



“方寸地”孕育产业链



傍晚,平新村村民活动中心热闹非凡。工作队组织的“致富能手评选”正在进行,种椒能手王锦龙被推为标杆。“明年我也要报名!”围观村民跃跃欲试。


查看辣椒长势


小小庭院,正催生更大变革。工作队规划了“三步走”蓝图:夯实示范种植、全村庭院推广、延伸产业链,着力培育电商团队。在兴安职业技术大学支持下,如今平新村2名95后村民已到大学学习直播带货。“庭院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那日苏说,下一步他们将探索“庭院种植+农家乐+加工”融合模式,让“方寸地”变成“聚宝盆”。


工作队与村民合影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王锦龙摘下一把青椒准备炒菜,笑言:“这日子,就像辣椒一样越来越红火!”



记者: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