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茂旗“草票”试点首贷落地
随着达茂旗“草票”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4月28日,首笔基于“草票”抵押的贷款成功发放,标志着“草票”这一创新举措从理论探索迈向实践应用,同时也为当地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12月,全国首张“草票”在达茂旗签约并发行,开启了草原资源资产化、资本化运作的新征程。今年3月30日,达茂旗草票办正式成立,草票办成为连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在此基础上,达茂金融监管支局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引导中国工商银行达茂旗支行精准对接地区发展需求,成功发放全国首批“草票贷”,两笔贷款共计120万元,激活了草原生态资源的金融属性。

“草票贷”首发仪式现场
在达茂旗“草票贷”首发仪式现场,达尔汗苏木牧民呼和从中国工商银行达茂旗支行负责人手中接过20万元贷款授信牌,成为全国首批通过“草票”抵押获得金融支持的牧民。“近几年我们牧民提高了生态保护的意识,今年以来通过‘草票’试点工作,我们的草场也从资源变成了资产,牧民的收入也提高了,牧民增收、保护生态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现场咨询“草票贷”相关情况
此次“草票贷”的成功发放,为达茂旗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从生态层面来看,“草票贷”将生态保护与经济激励紧密捆绑,牧民在获取贷款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经济领域,“草票贷”通过金融工具创新打通了资源变资产的转化通道,极大地释放了草原资源的经济活力。
“草票贷”是面向持有或通过流转方式获得“草票”的集体经济组织、小微企业、农牧民等群体,通过白名单模式提供线上融资服务,是绿色金融支持生态屏障建设及农牧基地发展的创新实践。达茂旗政府副旗长党晓宏向记者介绍道:“今天首批‘草票贷’发放是‘草票+’模式的初步探索,我们通过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草票’原始持有者提供金融担保,从而破解‘难抵押’的问题,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在市场交易中显化和实现绿水青山价值。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草原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破坏谁赔偿’原则,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从制度上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展望未来,达茂旗将以“草票贷”为契机,持续深化“草票”制度创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探索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为草原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贡献“达茂经验”,让草原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