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哪些行为构成精神侵害

时间:2025-01-13 03:05:34

精神侵害通常指的是侵犯个人精神性人格权利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恐惧、焦虑等负面情感反应。根据中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以下行为可能构成精神侵害:

威胁与恐吓:

对他人进行经常性的威胁、恫吓或辱骂,造成对方精神疾患。

伤害威胁:

以伤害相威胁,如损害家具、伤害动物或打骂孩子,造成对方精神恐惧和安全受威胁。

精神控制:

为达到精神控制目的,对配偶进行恶意贬低、羞辱、挖苦、奚落、嘲笑、谩骂,致对方不堪忍受。

限制自由:

经常刁难、干涉、猜疑、阻止限制对方行动自由,影响对方正当工作生活。

公开侮辱与诽谤:

在公共场所公然侮辱、诽谤、贬损、丑化受害人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或公开披露受害人的隐私,导致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

导致严重后果:

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自杀自伤、精神失常、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或在特定情况下如祖传遗物、荣誉证书等永久性灭失或毁损。

其他情形:

如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或近亲属间关系破裂恶化,或非法肢解尸体等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行为。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通常包括精神性人格权的侵害(如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物质性人格权的侵害(如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一般性人格利益的侵害(如自由权、尊严权等),以及因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实质性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损害的认定需要依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