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辽宁丨央视新闻:怎样让“精神传承与城市发展”相融合?老区本溪交出时代答卷
本溪位于辽宁东部山区,这里山高林密,1934年,东北抗日联军以本溪县和尚帽子山、桓仁县老秃顶子山为中心,建立起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长期开展游击战争。本溪也成为东北抗联重要的活动区域。
铁血铸魂,薪火相传,立足新时代,本溪儿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依托天然禀赋和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特色旅游,本溪老区用实践书写出了“精神传承与城市发展”的时代答卷。
这首《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是1936年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创作的。豪迈的歌词,鼓舞着抗联将士们在抗日战争中奋勇向前。
每逢节假日,位于本溪市本溪县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陈列馆以“林海雪原,抗联英雄”为主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总台记者 杨雪:这把靖宇马刀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当年它伴随杨靖宇驰骋疆场,见证了他在本溪地区抗击日寇的战斗历程。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研究部主任 周浩:杨靖宇的这支抗联部队在本溪地区活动时间长达6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对日军作战达310余次,给当时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总台记者 杨雪:吃草根、啃树皮,棉花套子能充饥,天作房子地作炕,森林就是我家乡。这样的一段顺口溜,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之间生活、战斗的一个真实场景。

在陈列馆当中一个非常醒目的位置上,我们看到了有这样一件珍贵的文物,这是当年群众自发组织为抗联部队运送粮食所使用的车辆的车轮。现在,这件文物默默地放在陈列馆当中,讲述着本溪老区人民与抗联战士之间的军民鱼水情。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研究部主任 周浩:本溪地区的老百姓给抗联战士们传递情报、运送物资、转运伤员,甚至把自己家里的房子留给抗联的伤员居住,这就是我们全民族抗战的真实写照。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本溪的这支抗联部队,以铮铮铁骨抗击日本侵略者,队伍也在斗争中不断壮大,人员从最初的300多人发展到3000多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熔铸的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也如同一座丰碑一直激励着我们。

参观群众 郭思颖:看完之后,其实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我们应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以先烈为榜样,不畏困难,勇于担当,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总台记者 杨雪:陈列馆讲述着东北抗联的英雄事迹,陈列馆外,老区人民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让城市的发展建设日新月异。从陈列馆向西北方向行驶大约几分钟,我们就来到了这个漂亮的街心转盘。

我手里拿着这张图,就是我身后的这片区域40年前的样子,现在从同样的位置向下俯瞰可以看到,低矮破旧的小平房,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取代;狭窄低洼的道路,现在也已经变得四通八达,干净整洁。

本溪市民 摄影爱好者 王永臣:这张照片是1991年在这里拍的,这里30多年过去了吧,这里除了这个石牌坊没变,别的变化非常大。原来你看到两边光秃秃的,现在绿树成荫了。
本溪这片红色热土,也是一座老工业基地,因为工矿企业聚集形成了大片的棚户区。近年来,当地一直致力于城市更新改造,目前已累计完成了14.7万套棚改房,30余万居民顺利搬迁,集中连片的棚户区已成为历史。

本溪市民 付成娟:棚改之前吧,住在低矮潮湿的小平房,每天忙碌在整煤了,(扫)黄土了,劈柴了。通过这个棚户区改造,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生活的质量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北抗联精神跨越时空,不断释放时代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本溪这座红色山城,民生不断改善,产业也在持续转型发展。鞍钢集团本钢是一家老牌钢铁企业,一度面临设备老旧、生产方式粗放的问题。近些年,企业大力推进转型升级,通过一系列举措,既破解了环境难题,又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总台记者 杨雪:这里是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这里的连退机组每隔不到五分钟,就可以生产出一卷成品钢卷。

鞍钢集团本钢板材冷轧总厂三冷生产作业区作业长 顾忠帅:2150连退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生产宽度最宽的冷轧板机组。2024年我们生产的产品2050(毫米)以上的板材也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工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也在发挥自身优势禀赋持续健康发展。本溪森林茂密,适宜山参生长,当地带领老百姓将曾经深埋山林的土特产,做成了响当当的大名片。

总台记者 杨雪:盛夏时节,本溪桓仁地区迎来了雨季,林下作物山参也进入了快速生长的关键阶段。为了保证山参的丰收,参农们会在这个时候为山参除草。现在,一颗颗鲜润饱满的山参,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幸福果。
桓仁县二棚甸子镇四平中心村参农 郑艳锋:现在车也有了,楼房也有了,人参田现在也有好几片儿,老婆孩子热炕头儿,不用出去打工了,钱也有了,生活改变了,就是相当好了。

桓仁县还搭建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研发全产业链条,生产加工企业300多家,整个产业覆盖全县近10万人。
本溪市桓仁县副县长 吕超:桓仁山参现有保护地面积65万亩,累计开发中药饮片等各类产品1000余种。2024年,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总产值近60亿元。
历经岁月淬炼,本溪老区今昔巨变。这个原本交通不便的辽东山城,目前已拥有沈丹客专、沈丹铁路等6条在线运营铁路,境内总里程440公里,各级公路四通八达,预计今年底,公路里程达到4905公里;城市更新加速推进,303个老旧小区完成24万余平方米综合整治;百姓安居乐业,产业蓬勃发展。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不断指引着山城人砥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