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资源在线阅读七年假面林小雨陈远张明
2016年3月17日,浦东国际机场的落地窗外,冷雨斜斜地织着。陈远拉着行李箱走出到达口,风衣领口还沾着法兰克福的寒气。手机日历上圈着红圈——结婚10周年后的第三天,35岁的他提前结束了为期两周的德国商务行程,公文包里躺着给林小雨的礼物:一枚定制的银质书签,上面刻着她最爱的那句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出租车驶过黄浦江隧道时,陈远给妻子发了条微信语音:“雨停了吗?给你带了惊喜。”听筒里传来的忙音像根细细的棉线,缠得他心口发紧。林小雨的电话从昨天下午开始就无法接通,微信也只在凌晨回了句“在忙项目,勿念”。他安慰自己,广告公司的“魔鬼三月”向来如此,去年她为了赶春季Campaign,曾在公司连熬三个通宵。
下午三点十七分,指纹锁识别成功的提示音在空旷的玄关响起。陈远脱下沾着湿气的外套,客厅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米白色的布艺沙发上搭着林小雨的针织开衫,领口别着的珍珠胸针是他送的九周年礼物,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上面投下细碎的光斑。餐桌上摆着两只用过的咖啡杯,其中一只杯沿还留着浅粉色的唇印,旁边散落着几张便利店的收据——日期显示,他出差的这两周,林小雨似乎很少在家做饭。
“小雨?”他试探着喊了一声,回声撞在墙上,又轻飘飘地落下来。书房的门虚掩着,透出电脑屏幕的微光。陈远放轻脚步走过去,想给她一个惊喜,却在看到屏幕的瞬间浑身血液冻结——林小雨的MacBook没有锁屏,微信界面停留在置顶的对话框,联系人备注是“张明”。
最新一条消息是半小时前发出的:“今晚老地方见?我订了你喜欢的靠窗位置。”
陈远的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着,鬼使神差地点开了聊天记录。时间轴拉回到七年前的9月15日,第一条消息是张明发来的:“上次你落在我车里的文件袋,我让助理送过去了。”后面跟着一个微笑的表情。再往下翻,对话像藤蔓般疯狂滋长:从讨论工作到分享生活,从深夜的“失眠了”到周末的“要不要出来走走”。
2015年10月23日,林小雨发了张晚霞的照片,配文:“今天的火烧云像打翻的调色盘。”张明回复:“可惜我在开会,不然可以和你一起看。”后面跟着一个心碎的表情。
12月31日跨年夜,陈远正在新加坡参加行业峰会,林小雨发来的跨年祝福是张公司聚餐的合影。但聊天记录里,她给张明发了张在家的**,配文:“一个人跨年,有点冷清。”张明回复:“我也是。”下面是两张定位相同的电影票根照片,电影名字是《爱乐之城》。
最刺眼的是上周三的对话。林小雨:“他下周才回来,这几天我们可以多见见。”张明:“好,明天我去接你。”后面跟着一个拥抱的表情。
“嗡嗡——”手机在桌上震动起来,屏幕亮起,是张明发来的新消息:“我到小区门口了,你好了吗?”
陈远猛地后退一步,撞在门框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书房里的电脑屏幕突然暗了下去,大概是设置了自动锁屏。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又大了起来,雨点密集地敲打着玻璃,像无数只手指在抓挠。。
玄关处的高跟鞋不见了,鞋柜里那双他去年生日送的红色麂皮短靴也消失了。陈远走到阳台,看见晾衣架上挂着件男士的黑色羊绒大衣,款式陌生,标签上的品牌是Armani——那不是他的尺码。大衣口袋里露出半截酒店房卡,上面印着“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字样,日期栏写着“2016.03.15-2016.03.16”。
雨越下越大,远处的东方明珠塔在水雾中若隐若现。陈远靠在冰冷的阳台栏杆上,从风衣口袋里摸出那枚银质书签。刻着诗句的地方被体温焐得发烫,鱼与飞鸟的距离,原来不是空间的遥远,而是明明站在同一个屋檐下,心却隔着无法逾越的深海。他想起十年前的婚礼上,林小雨穿着洁白的婚纱,眼里含着泪说:“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你世界里的星辰大海。”
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林小雨的微信电话。陈远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头像——那是他们在北海道拍的合照,林小雨戴着红色的毛线帽,笑靥如花地依偎在他肩头。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
“喂,老公?”听筒里传来妻子温柔的声音,背景音里似乎有汽车鸣笛,“你到上海了吗?怎么不提前告诉我?我刚结束会议,正准备回家呢。”
陈远看着楼下缓缓驶过的黑色奔驰,副驾驶座上的女人侧影依稀可见。他握紧了手中的书签,金属边缘硌得掌心生疼。雨声太大,他听不清自己是如何回答的,只知道挂了电话后,他将书签轻轻放在茶几上,便签纸旁边。阳光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客厅里暗沉沉的,只有那枚书签在阴影里,闪着冰冷的光。
自己的妻子竟然和自己的大学同学和好友,应该是7年前就搞到了一起。
全本资源在线阅读七年假面林小雨陈远张明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