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加速聚集雄安
雄安史家胡同小学与容城县上坡小学签订“手拉手”合作协议;北京通州区幼儿园、天津“三校一园”等16所学校签约合作;首批4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年内实现全面开工,第二批5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区进入总规方案确定及前期手续办理阶段;中国人民大学牵手雄安将共建一体化校区……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加速聚集雄安。

在容东片区金源小学教学楼前,陈思(中)与孩子们共同表演节目。
家门口优质校达74所
走进容东片区金源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书声琅琅,绿草如茵的操场上,陈思带着学生们玩游戏。陈思是土生土长的安新县人,2022年大学毕业后,通过参加新建片区招聘成为金源小学大队辅导员,学生们全是回迁居民子女和疏解人员子女。
这所小校通过“京雄”“津雄”教育联盟机制,与北京、天津的名校共享课程资源,常态化开展线上联合教研,教师们定期参与京津名师课堂观摩和培训,教学理念和能力显著提升。
“去年我校与天津市鞍山道小学和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关系,两地学生通过云端共学、线下互动,同上一堂课。”陈思说。

在容东片区金源小学操场上,陈思(左二)与孩子们玩游戏。
“带领学生外出到北京铁道兵纪念馆、北京党史纪念馆等地与北京师生共同研学,与走进我校交流互动的天津青少年师生交朋友……开阔眼界,丰富了知识,这在8年前想都不敢想。”陈思坦言。
在雄安新区,像金源小学这样的优质学校还有很多。 这些鲜活的故事,正是雄安教育从“追赶”到“并跑”的生动注脚。
8年来,京津冀与雄安以结对帮扶、 学校联盟、委托管理 、开办分校 、合作办学等形式签约帮扶雄安,合作学校达74所(其中北京32所,天津20所,河北22所)。北京首个与雄安合作的是2017年5月签约的北京市丰台职教中心,天津首个与雄安合作的是2017年9月签约的天津第一商业学校。
合作办学硕果累累
白洋淀畔,一所传承京城文脉的学府——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正悄然改变着雄安新区的教育格局。
这是一场跨越100多年的传承与新生。这座现代化校园门口矗立着北京四中首任校长王道元的训诫碑,与北京四中校园里的训诫碑完全一致。

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俯瞰。
100多年前,从安新县北冯村走出的王道元,出任北京四中首任校长。100多年后,北京四中在他的家乡雄安新区落地生根。当百年名校的基因融入未来之城的血脉,一幅“教育强区”的壮美画卷在雄安新区徐徐展开。
2023年秋季,作为北京“交钥匙”援建学校之一,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正式开学,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单位人员子女就读需求,既为疏解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又凭借其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人才扎根雄安。
“从家里到学校只需要12分钟,孩子上下学非常便捷,我到这里来学习也非常方便。”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家长学校,一位正在上舞蹈课的学生家长说。
教学楼内,传统教室被合班教室、公共学习区和讨论区代替,项目化学习与跨学科融合蔚然成风。校园内,除承袭北京四中“每天一节体育课”的传统外,每周2课时的戏剧课被设置为全员必修课,师生和家长必须体验舞台成长。
初一2班班主任樊文君,从学生入学两周前的家访起,就开始设计如何让“做杰出的中国人”理念浸润到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中。他结合每名学生成长的读书、行走、挑战、服务等十八件事在班级展板的核心区进行展示。“让优秀被看见,让美好被肯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去年9月,雄安新区首家教育集团——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教育集团揭牌成立,承办创新坊和华望城地块的两所学校。还与罗马尼亚布拉索夫国立中学缔结为友好学校,将与法国学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正在持续拓展国际交流的版图。
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正在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这座承载着教育理想的现代化校园,不仅是雄安新区“15分钟教育圈”的核心枢纽,更为雄安新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介绍,北京“交钥匙”援建的3所学校中,由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史家胡同小学校长洪伟、原校长王欢,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领航的名校长工作室,已带动当地34名校(园)长快速成长;北京“援四”学校北京八十中、海淀区中关村三小、朝阳区实验小学、六一幼儿院,以“组团式”办学方式援助新区,其中北京八十中托管的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仅用2年时间就被破格评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记者在雄安新区京籍疏解人员随迁子女转学服务平台看到,该平台已与北京市转学平台和学籍库共建共享,随迁子女转学可线上“一站式”办理。
雄安新区还以委托办学模式引入中芬教育协会、北京幼师集团、北京爱弥尔教育等优质资源,形成了教育多元供给模式;推动雄县职教中心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联办“3+2”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与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联办计算机应用专业天津春季高考班。
数据显示,2024年雄安新区高考985、211、“双一流”高校录取人数实现翻倍增长,中考平均成绩大幅提升,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顺利启动。 2024年共有1882名疏解人员子女在雄安新区入学,较2023年增加889名,增长89.5%。

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外景。
“雄安未来”充满希望
春日的雄安,和风拂面,繁花似锦。一场关乎教育的对话在雄安新区教育局展开。
一位来自疏解央企的代表提问:“许多员工担心孩子适应不了新环境,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是否能保障?”她的问题道出了疏解家庭的焦虑。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应:“我们不仅引入京津冀名校的资源,更要让这些资源‘生根’。”他举例,新区已通过“领航名校长工作室”模式,由多名名校长亲自指导当地教师,形成“跟岗研修”等机制,“未来三年,所有新入职教师都将完成岗前赋能计划。”
这位负责人介绍,雄安新区教育工作已进入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关键阶段。2025年,雄安新区教育系统将从多个方面“上台阶”。
2025年,雄安新区将重点开展“春笋”工程,协助首批疏解高校雄安校区一期各组团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年内实现全面开工;启动“繁花”工程,以北京市援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为引领开展集团化办学,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天津市第一中学等学校拓展合作;科学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在新建片区开办10所学校,同时满足15分钟到校就学需求;实施“春晖”工程、“爱禾计划”,在8所与京津冀合作办学的当地幼儿园开办托班、增加托位300个。
走出会议室,远处一座座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阳光洒在这些学校的楼宇上,那金光闪闪的建筑,预示着这片土地上的教育图景——既有京津冀优质资源的厚植,更有当地创新的破土。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