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太空 拥抱星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侧记
原标题:奔赴太空 拥抱星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4月的西北,明净、爽朗。
湛蓝的天空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在距离发射塔架的1.5千米处,媒体记者扛着“长枪短炮”早早守候,游客们也纷纷举起手机、相机,准备记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5,4,3,2,1,点火!”
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直冲云霄,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现场来看火箭发射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太震撼了!不虚此行!”
“我只是站在这里,心中就充满了骄傲!”
…………
火箭升空后,许多游客还沉浸在火箭发射的震撼中,久久不愿离去。
“想让孩子从小在心里种下航天的种子,让载人航天精神在他的心中扎根。”来自兰州的陈晖带着自己7岁的孙子沈泓佑专程来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她说,在现场观看火箭发射,带给一家人的震撼很大。相信这次的现场观看,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
4月24日,是个特殊的日子。5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吹响了中国人进军太空的号角。
今天,也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神舟二十号从这里奔赴太空。
斗转星移,55年的传承和积淀,让这一天有了新的承载和特殊寓意。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
贺鹏举来自庆阳,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自2001年6月开始,他就在这里工作了。大概60米高的船箭组合体需要在发射前转运至发射区,如何确保船箭组合体在转运过程中保持稳定呢?贺鹏举告诉记者,船箭组合体需要4个防风拉杆将其固定在活动发射平台上。在通往发射区的路上,有一条20米宽的铁轨。转运过程中,有一辆电源驱动车为活动发射平台提供电力。
“另外,要安全转运船箭组合体,还需要气象的保障,在此期间,我们会全时段监测风速,以确保转运的稳定和安全。”贺鹏举说。
船箭组合体安全到达发射区后,贺鹏举和同事们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飞船和火箭的功能检查、火箭点火和紧急关机线路检查……任何一处细小的问题都逃不过工作人员的眼睛,也正是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才确保了火箭发射的安全。
记者从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5次发射任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6名航天员、41人次进入太空执行飞行任务。此次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1次飞行、神舟飞船的第20次飞行。
征程再启,在这里,我们聆听到了中国航天的强劲心跳声。火箭的尾迹已经消散,但站在这里,依旧能感受到流淌在戈壁上的热血梦想。每次出征太空的背后,都是中国航天人交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