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熟悉的声响怎么听不见了?
在多数人的记忆中
乘坐火车时
总能听到“哐当哐当”的声音
然而,大家是否注意到
如今乘坐火车出行
那熟悉的“哐当”声却消失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哐当”声从哪里来?
受生产技术和运输条件限制
传统铁路线由
25米一根的钢轨铺设
钢轨之间由接头夹板连接
为防止钢轨热胀冷缩
影响线路平顺运行
钢轨之间留有不同数值的缝隙

当列车通过轨缝时
车轮与钢轨接头发生碰撞
就会发出“哐当”声
久而久之
这声响就逐渐成为
火车标志性的声音
“哐当”声怎么消失了?

01
设备升级
随着技术进步和高铁动车的普及
铁路系统所采用的钢轨也随之升级
钢轨从早期的
“43型”“50型”
逐步发展到
“60型”“75型”

这些数字代表着每米钢轨的重量
即43、50、60、75公斤
越来越多的高铁线路
以及大部分普速线路上
普遍采用
每米大于50公斤的重型钢轨
加之先进的无缝焊接
消除了钢轨间的缝隙
并将其打磨成为平顺度高的
超长无缝钢轨
从而为列车提供了高速奔驰的“跑道”

与此同时
为减少热胀冷缩对钢轨的影响
铁路部门还使用高强度的弹性扣件
将无缝钢轨紧紧锁在轨枕上
相当于为无缝钢轨
穿上一件“紧身衣”
从而减少钢轨热胀冷缩产生的变形

02
技术提升

钢轨无缝化的核心环节
是钢轨焊联作业
作业过程中
铝热焊剂在2000℃超高温条件下
达到熔解状态使两端钢轨无缝相接
工作人员再对焊缝进行打磨
磨去“棱角”变成平顺的弧线

将一根根钢轨照此焊接起来
就形成了绵延数百公里的无缝钢轨
特别设置的温度应力调节区域
能有效应对
钢轨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形变
确保轨道状态稳定

03
日常养护

为了保证线路平顺
钢轨的日常保养也很重要
专业的“钢轨医生”
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作业要求
定期对钢轨进行“体检”与“保养”
通过对钢轨的探伤
和几何尺寸的检查
精准掌握线路的平顺度和内部结构
让钢轨时刻保持最好的状态
这也是高铁疾驰时
车厢内“硬币不倒”
“杯水不晃”的奥秘

来源:南昌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