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陶非遗”串起文旅融合新图景

时间:2025-04-09 04:08:00

【来源:云南网】

在临沧市临翔区碗窑村,制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器制作技艺”是这里的一张特色名片。近年来,当地在保护传承制陶技艺的同时,践行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产业振兴、群众增收的乡村发展新路径。

从价格便宜的生活陶,到高附加值的艺术品,碗窑匠人在传承手艺的同时,不断向建水紫陶、景德镇以及专业院校机构取经学习,同时参加各类展会启迪思维、对接市场,继而制作出源于文物造型的葫芦公道杯,移植创新出包括“铁锈花”在内的多种装饰工艺,原先看似普通的茶具摇身一变,成为价格翻番的文化产品。在地域特色方面,碗窑陶融入佤族群众的图腾图案以及日常生活场景,就连新石器时代的沧源崖画也是匠人们的创作灵感来源。

碗窑村的高岭土是业界公认的上佳制陶原料,其烧制的陶器具有天然仿古效果。碗窑匠人经过不懈探索,创新出落灰漂亮、火色均匀的新一代柴烧窑炉,但村内热利用不充分的九条清代龙窑却仍在使用中,同时也不难理解,其他一些匠人至今仍坚持使用“慢轮制陶”这种古老却效率不高的传统工艺,盖因传承创新,前提就是要守住传统技艺的根和魂。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邓安康介绍,目前碗窑村共有省、市、区三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人,陆续有传承人在申报中,他们的留村发展,有效带动了非遗的传承发展。下一步,碗窑村将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吸引更多文化机构和外来艺术家入驻,集各方力量共同守护好“陶器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今,碗窑村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七彩陶瓷主题文化园、土陶博物馆、陶艺体验馆等,并荣获“中国传统村落”“云南省美丽村庄”“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等多项殊荣。村子80%以上村民从事制陶,大小手工作坊108间,形成了一条制陶、观光、体验的文旅产业链,2024年,碗窑村土陶收入710万元,带动旅游总收入超7620万元,成为我省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鲜活范例。

云南网记者 秦明豫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