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慢牛”共识下,这届“新股民”好像更冷静了
“和去年秋天那波‘开户热’相比,今年开户量明显不如去年那时。”一位中部地区券商机构员工李同告诉记者。一家华东地区券商机构工作人员张柏也有同样的市场感触,“从开户量上看,近期有所增长,但相较去年的‘开户热’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一家华东地区券商机构营业部负责人马飞也有类似感受,“去年连周末都要忙开户,现在新股民的热情度,好像比那时候更冷静了。”
7月,上交所A股新增开户数达196万,环比增加31.7万户。中金最近研报指出,7月上交所开户数量相比5月增长26%,但与去年10月的高点仍有一定距离,散户还未出现大规模入市。

来源:中金研报
8月19日,知名经济分析师、莲华资管首席投资官洪灏在一场对话中也谈道,这波上涨的行情中,目前还没有看到散户资金大规模参与,可能仅占市场总量的20%左右。
当前沪指渐渐逼近3900点,股市行情较去年秋天“开户热”时更为乐观,但开户量却远不如去年情况,原因何在?
据李同观察,“去年新开户数、咨询量显著增长,叠加网络传播,集中度短期效应特别强。今年这一波是个‘慢牛’,大家不确定市场顶部在哪里,有市场回调的担心,观望情绪稍显浓厚。”
“7月营业部开户量同比增长30%左右,而去年秋天‘开户热’时开户量是同比翻番的。”不过,张柏指出,“去年开户量激增,也有一大原因是中秋、国庆假期休市积攒了一部分开户客源,开户量激增时间也比较短,而目前开户量是平稳增长的。”

Ai生成。关键词:新股民,证券机构营业部,开户
而从金融统计数据来看,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则大幅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由此,“存款搬家”成为近期A股的热门话题。
然而,资金“跑步进场”,新股民的入市热情却并不如去年10月,两个现象交相印证下,不难发现,从“储户”到“股民”的转变还在其次,机构才是这波行情的主要推动力。
东兴证券研报近期指出,从近期开户趋势来看,机构新开户积极性远高于个人,尤其是6、7两月开户积极性明显高于个人投资者,机构对市场的敏感度往往领先于散户。
近期,中信证券发布策略研报称,从各类资金情况来看,此轮行情并不是“散户市”。7月份股票基金及混合基金份额双双下滑,基民普遍选择“落袋为安”,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洪灏在上述对话中也谈道,这波上涨的行情很可能会持续,前期主要是由机构资金推动。洪灏认为,通常牛市发生时,首先是机构投资者入场;然后在上涨行情的后半段,散户资金才会参与。
从原因来看,李同认为,“目前的‘资产荒’,市场投资产品比较单一,导致目前市场如果出现赚钱效应,可能会存在资金‘搬家’的情况。相对来说,目前市场股债比是较好的,股息收益率要高于债市收益率,这对机构也比较有吸引力。”

来源:中金研报
翻阅近期券商研报可以看出,“存款搬家”可能尚处于初期阶段,“慢牛”行情也只是开始,成为数家券商的一大基本共识。
华西证券研报指出,A股新一轮牛市已然启动,本轮行情有望转向一轮慢牛、长牛。华金证券研报指出,A股短期延续慢牛趋势,可能继续震荡偏强。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市场赚钱效应的正向反馈下,“存款搬家”大概率将继续进行。中期将会有72万亿增量空间配置,从几十年的更长时间维度来看,总计有300万亿以上增量配置空间。中期中国股票指数的上涨空间巨大,且大概率会创出历史新高。短期看好指数继续慢牛走势,下一个目标位是突破4000点。
不过相较于去年秋天“开户热”来说,目前普通投资者更加趋于理性,下一步是否会继续演绎“慢牛”行情,也成为观望中的一大关注点。倘若“慢牛”出现回调,该如何应对?
对此,粤开证券指出,目前指数市场整体趋势向上,短期没有看到风险信号,但要有意识,在暴涨之后的回调不可避免。投资者应摒弃“一夜暴富”的幻想,坚定长期投资理念。在市场回调时,避免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市场回调时,合理调整仓位,关注基本面与估值变化,把握轮动与调仓机会。
(大众新闻记者 都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