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尖扎县:千年藏香氤氲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8月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扶贫产业示范园里,藏香的清苦香气顺着车间窗户飘出来。才让南加坐在木桌前,手里的香泥在指尖翻飞,十几秒光景,一炷纹路规整的塔香就落进竹筛,“来这儿3年,每月能拿3000多工资,家里娃的学费再也不用愁了。”

墙上“青海省科技型企业”的牌匾亮得显眼。这是青海赞时代工贸有限公司今年刚拿到的新荣誉,而这家做藏香的企业,藏着不少关于成长与帮扶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非遗藏香技艺传承人吾却卓玛。2004年,她背着行囊去拉萨拜师学做藏香,5年后带着一手技艺回到尖扎,想把这延续千年的手艺做起来。藏香不是简单的香料混合,42味中藏药材按古方配比,还要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唐卡礼盒,每一步都得慢工出细活。可创业路上总有坎,2019年公司刚成立时,厂房租金、原料采购处处要钱,吾却卓玛跑了好几趟,都因缺抵押物而犯难。
听说她做藏香、带乡亲就业,尖扎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来,翻账本、看车间,还问起藏香的销路。“你们做的是民族文化,也是民生实事,得帮。”没过多久,一笔贷款到了账,解了厂房装修的燃眉之急。后来从最初的几十万元贷款起步,到2021年公司入驻园区建厂房时的200万元支持,再到2024年100万元周转资金及时到位,这些钱像“及时雨”,让车间的机器没停过转。

现在的赞时代工贸,早不是当年的小作坊了。车间里,8名制香工人各司其职。彩绘工作室里,工艺美术师加华加措正用矿物颜料画“吉祥八宝”。
“这些颜料放百年不褪色,就像藏香的手艺,得传下去。”货架上,线香、塔香、倒流香、香珠手串摆得满满当当,九大系列20多种产品,不仅销往北上广,还漂洋过海到了意大利、瑞士,2021年更是拿到了全国唯一的藏香出境资质,成了尖扎县的“文化名片”。
更让吾却卓玛骄傲的,不是产品卖得多好,而是跟着她干的乡亲们都有了奔头。公司14名员工里,有2名残疾员工、1名脱贫监测户、1名低保户,3年前来的才让南加,如今已经能独立带新人;从2020年入驻园区至今,公司陆续解决了37人就业,还培训了51名贫困和待业人员,累计发了196万元工资。“以前有个残疾员工跟我说,能靠手艺挣钱,腰杆都直了。”吾却卓玛说这话时,指尖摩挲着刚做好的香珠,“这比拿任何荣誉都开心。”

在尖扎,像赞时代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无论是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缺饲料款时拿到的300万元贷款,还是做热贡艺术的公司得到的融资意向,都藏着同一份用心。
尖扎农商银行把金融服务点设到了村里,62个惠农服务点覆盖了全县87个行政村,牧民们不用跑远路就能办业务;针对小微企业“短频快”的需求,简化贷款流程,让钱能及时用到刀刃上。截至今年7月,尖扎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6.78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75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像才让南加这样的家庭,日子越过越稳。

傍晚时分,车间的香火气淡了些,吾却卓玛拿起一炷刚做好的藏香,凑近闻了闻:“藏香要慢慢熬,日子也一样。”有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她打算再研发几款养生香,让更多人爱上藏香文化,“跟着公司干的姐妹们,以后的生活肯定越来越好。”
窗外,夕阳洒在园区的墙上,“乡村振兴帮扶车间”的字样,和空气中的藏香一样,暖得扎实。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 陈郁
编辑:谢青玉 责编:张小千 监制: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