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宜都低碳茶园开采 “绿叶经济”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5-04-07 18:31:0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孙贾梦、陈爱华)春分刚过,宜都市王家畈镇白马溪村传来喜讯:由村集体主导的102亩国家级认证低碳茶园,正式开园采摘。作为鄂西首批获此认证的茶园,这一成果标志着王家畈镇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道路上,成功迈出关键一步。

清晨6点,薄雾还未完全散去,茶山就已热闹非凡。28名采茶工身系竹篓,双手如同灵动的蝴蝶,熟练地采摘着一叶一芯的鲜嫩茶芽。“每公斤鲜叶收购价是40元,比市场价高出一倍!”村民刘永梅满脸笑容,展示着篓中的翠芽。开园首周,这片茶园就采收了700余斤标准化鲜叶,务工村民人均每日增收超280元,一举刷新全镇农业用工薪酬纪录。

这场绿色变革始于2023年的“茶园革命”。白马溪村委会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分散的102亩坡地茶园集中流转。在宜都市果茶服务推广中心、王家畈镇农技服务中心的现场指导下,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农药”双替代工程,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合作社负责人杨爱国指着茶园里的“科技矩阵”介绍:“每50亩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每亩悬挂20张信息素诱捕器,大数据监测系统还能实时预警病虫害。”经测算,茶园化肥使用量下降1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4.8%,达到欧盟生态茶园标准。

绿色转型成功催生了强劲的“溢价效应”。今年春茶季,合作社与宜都鲟龙湾“白马溪茶馆”等茶商签订“碳中和订单”,每斤干茶售价比传统茶园高出60%。产业链的延伸,更是让村民喜出望外——合作社近5000株黄桃树即将进入丰产期,果实成熟后将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目前,合作社已开发“白马溪林间茶”“茶香黄桃”等6款特色产品,在让产业附加值不断攀升的同时,也帮助33户脱贫户实现 “家门口就业”。

“这片茶园是全镇乡村振兴的‘样板间’。” 王家畈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张儒杰表示,该镇正以白马溪村为蓝本,在全镇17个村大力推广“低碳农业+”发展体系,计划在三年内建成5000亩标准化生态茶园,打造武陵山片区特色茶文旅融合示范带。随着茶山观光步道、非遗制茶工坊、茶叶研学基地等配套项目的逐步落地,曾经的空心村,正凭借“绿叶经济”,书写乡村共富的新篇章。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