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滨州:深入推进供销社“绿色农资”升级行动 构建“1小时农资配送服务圈”

时间:2025-04-15 08:40:00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5日讯 4月14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滨州市供销合作社专场,邀请滨州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苏涛,滨州市供销合作社党组副书记、监事会主任聂林,滨州市供销合作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蒋海峰,滨州市供销合作社监事会副主任张洪涛,介绍滨州市供销合作社今年以来提升民生品质工作成效和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苏涛介绍,2024年,滨州市供销社积极融入市委“1+1188”发展格局,锚定“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工作主线,聚力“三大战役”,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获评全国总社先进集体一个、先进个人一名。2025年,滨州市供销社将紧紧围绕全市“113388”工作体系,以整体工作“全省一流”、部分工作“全国前列”为目标,聚焦“11233”总体思路,重点抓好“打造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农业强市建设生力军、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三件大事”,为加快品质滨州建设提供坚实的供销保障。

围绕“构建农资流通主渠道”,大力提升农资保供稳价能力。落实市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与省供销社农服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省级区域性农资仓配基地,两期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加快构建以“市县龙头企业+县域农资仓配基地+镇域农资服务站”为支撑的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年内建设提升县域集配中心6个,镇村综合服务网点298个,全市系统农资仓储能力达到12万吨,农资供应量市场占比超过50%。按照“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功能、统一配送”标准,打造标准化服务网点示范县1个。深入推进“绿色农资”升级行动,积极开展农资直供、数字配送,构建“1小时农资配送服务圈”,打造“供销农资”金字招牌。

围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体系。积极争取省供销社支持,扩大承担供销社中央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规模,服务覆盖小农户土地超6万亩。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把土地托管服务与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智慧型农业等结合起来,确保稳产高产,带动全市系统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750万亩次以上。深化与省供销社、涉农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的战略合作,总结推广邹平市、无棣县、开发区等土地托管试点模式,打造一批整镇域土地托管示范区,新建一处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填补城市供销为农服务领域空白。

围绕“流通经济跨越发展”,高标推动流通服务网络提质扩面。深入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推动县级综合集配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社提档升级,年内培育标准型供销服务网点123个,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城乡配送服务网络。积极推动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建设,加强与系统内外商品流通龙头企业联合合作,推广集采集配、联采分销、直供直销、品牌定制等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超、农企、农社、农批对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新业态,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重点推进沾化、邹平全省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推进县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社进一步盘活资源,加强联合合作,健全县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围绕“社有企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实“1+6+N”社企运营体系,以滨供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为龙头,推动组建山东滨州供销集团,整合现有资产资源、上下联动,助推全市系统土地托管和农资供应“一盘棋”“一张网”。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做优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供应、商贸流通、再生资源等产业。加大开放办社步伐,联合山东农业、滨农科技、鲁北化工等龙头企业,在平台建设、技术推广、原料供应等共建服务体系,实现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持续深化社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市社直属公司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规范运作,以社企发展助力供销作为。

围绕“组织建设加快发展”,持续增强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实力。推动“县基一体化”管理机制全覆盖,通过资源整合,以资本为纽带,县级社统筹运营县域内供销社资源,实行对基层社资产、财务、业务、人员等统一管理,增强基层为农服务能力。适时召开全市“县基一体化”现场推进会,积极争取省社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会议。实施“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集中力量在涉农县(市、区)建设市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层社6家,改造升级、恢复重建基层社7家,推进无棣、惠民2个总社高质量发展基层社。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做实合作发展基金,制定绩效评价制度,每年按不低于20%比例从本级社有资产收益中提取,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和为农服务项目,基金累计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闪电新闻记者 陈帅 滨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