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聚焦老船工 《乌江船工:一部口述史》在成都发布

时间:2025-04-20 12:47:00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这本书是一部以口述材料为主要支撑,系统展现乌江流域船工、船夫等以船为生的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状况的著作。”

“这本书是国内迄今为止较早地系统收集、整理和研究河流流域纤夫为主的传统木船老船工口述史的力著。”

“这些口述材料十分珍贵且颇为难得,是研究乌江流域区域社会史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

4月19日,《乌江船工:一部口述史》(以下简称《乌江船工》)首发式暨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现场,与会专家从研究资料、视野、方法和内容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了该书在濒危史料保存、口述史、区域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多个维度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乌江船工》是四川旅游学院教授陶少华在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乌江流域各民族船工口述史研究》的结项成果基础上修改完成,全书30余万字,2024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四川旅游学院校长、《乌江船工》序言作者王川教授介绍:“少华为了完成本课题,先后多次前往乌江流域采访,扎实地完成了口述史记录和田野考察笔记,对40位老船工,进行了较为严谨、规范的口述史采访。”

嘉宾合影

在王川看来,《乌江船工》的出版,不仅生动呈现了汉、苗、土家等民族在激流险滩中携手共进、在文化交融中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图景,更是对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刻回应。“全书的理论阐述,从生态环境、生计与生活、民族关系、社会关系、习俗与文化等五个维度,科学剖析,得出了对于船工社会生活的综合认识,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赵心愚教授认为:“作者深入到乌江流域调查,以乌江航运中的船工群体作为主要访谈对象,系统梳理获取的‘自观’‘他观’口述资料,以口述史方法审视乌江流域的时代变迁、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对乌江流域历史文化特点有深入的认识,提出了有关乌江流域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的诸多见解,使本书有了值得肯定的学术价值。”

当天,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馆长雷玉华教授、四川师范大学谢元鲁教授等嘉宾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图据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