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法门什么意思(南怀瑾:不二法门,到底是什么法门?)
我们去寺庙的时候,经常会在对联看到“不二法门”四个字,什么是“不二法门”?
在《圆觉经》中,威德自在菩萨向佛陀请教修行的方法有多少种,怎么快速开悟?佛陀对菩萨做了开示: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
南怀瑾先生对这段经文,有过非常精准的解释:无上妙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法没有秘密,真正的大道也是公开的。至于很多人说的密宗多么神秘,那只是一种修行的方法,是术的部分。真正的“道”是天下公道,“人人都有”无所不在,十方普照。
这个道就是“即心即佛”,就是佛陀开悟后的那句感慨:原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当你真正体悟到这一点,成佛不成佛完全平等,悟与不悟完全平等,生命的本体毫无差别,成佛不多一分,不成佛也不少一分。
所以佛陀说了,你不是问我修行的方法有多少种吗?实无有二,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二法门”。
任何法门,最终的目的就是“不二法”,就是“止观和寂静”,止观是一切法的总法。所以《圆觉经》讲:
“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因为寂静到极点,十方世界诸佛的心在你心中显现。
为什么诸佛之心会在你心中显现呢?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止和观是两个步骤,止是见地上的“知”和“觉”,
修行打坐种种的法门,都是在修止的阶段,止是定的因,定是止的果。但是,一般人的修止,初步的止都止不住。
止就是能时时刻刻的在定中,如果有妄想来,立刻能“觉”,知道这个“妄想”乃是空花,佛性本身犹如虚空,没有妄想杂念。一“觉”就立刻打住,不跟着妄想跑,这是止的第一步。
南怀瑾先生讲《圆觉经》这段非常精妙:刚才讲止,现在讲观。讲到止观,其实,止中有观,观中有止。一般的修行方法中,如道家的守窍,守丹田,都是求止。
又如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这也是修止。而观在哪里呢?当你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唉呀!糟糕!我又乱想。
你知道在乱想,这就是观。
所以,止与观是同时,换句话说,不止不能观,有止才有观,有观才有止,止与观的作用在一起。
但是,其中有所差别,例如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这是止;
能不能真念到一心不乱?这就靠观了。
观是什么?观是慧的因,慧是观的果,般若智慧是观行的成果,观修到了,般若就出来了,得大智慧成就,成佛了。
南怀瑾先生讲自己讲解《圆觉经》的内容,汇集成册并严谨修订,就是我们看到的《圆觉经略说》,不仅是对经文的解读,更是从修行实证、见地上去帮助大家正本清源,快速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