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哪四个(盘点那些中国文化中著名的四大)
12、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表现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明皇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13、四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长生殿》、《桃花扇》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故事已见于《左传》,但较简略。到《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赵氏孤儿》写春秋时期晋国朝廷内外忠与奸的斗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围绕赵氏孤儿而展开的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创作的传奇戏剧。《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明皇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14、清宫四大奇案:《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偷龙换凤》
《太后下嫁》:太后下嫁的主角是孝庄太后,孝庄是皇太极的妃子,也是清朝入主中原第一个皇帝顺治的母亲。据说一般野史认为孝庄太后为了其子(即后来的顺治帝)能上位并顺利继承帝业下嫁给了多尔衮,也就是当时的摄政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多尔衮大权在握,实际掌握着当时清朝权力。孝庄这样做就是想要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和性命。
《顺治出家》:据传顺治十七年,董鄂妃去世,顺治非常伤心,辍朝五日来表示自己的悲伤。之后皇帝一直闷闷不乐,而且对很多事情都不上心,有种看破红尘的感觉。最后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皈依佛门。关于顺治出家这件事很多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都有过这种说法。不过按照史书记载,康熙得过天花。而且这种病在当时治愈率非常低。所以得了之后基本上就只有等死了。这也是在史书上有记载顺治去世的原因。
《雍正被刺》:据说雍正最后是被刺杀而死的。有个人叫吕留良一直排斥满族,想要反清复明,于是找到岳飞的后代川陕总督岳钟琪,劝说他反对清朝,结果吕留良被杀。当时只有她在襁褓中的孙女幸免,也就是后来的吕四娘。之后吕四娘习武,她的剑术非常高,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雍正,并把雍正的头带走了。所以雍正下葬的时候都是无头的。这件事任何史书上未有记载。
《偷龙换凤》:据说乾隆皇帝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家的儿子。大致传闻是雍正在海宁的时候,自己老婆和海宁陈家的老婆同一天生孩子。结果雍正生的是女儿,陈家的是儿子,于是雍正就给换过来了。据说乾隆南巡的时候还去过海宁陈家。
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牛郎织女》: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织女在人间遇上了牛郎。为了牛郎,织女选择留在了人间,织女和牛郎生下一对儿女。原来织女是玉帝的女儿,最后织女不得不告别牛郎回到天庭。牛郎带着两个孩子追至南天门,却被王母划下的天河所阻,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见面。于是,牛郎织女就这样静静地等待着每年相见的日子。

《孟姜女》: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征用大量的百姓男丁,孟姜女的丈夫就是被征去建长城的。一去很多年,孟姜女的丈夫一直没有回来。孟姜女离开家乡去寻找丈夫, 结果发现丈夫已经劳累过度而死,由于悲痛欲绝,在修筑一半的长城边哭了三天三夜,哭倒了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两人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依依不舍。山伯带上英台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生病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愤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英台入坟。两人化蝶双舞。

《白蛇传》: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钱塘县有一个年轻公子,名曰许仙,立志为医,解救苍生,善心善治。许仙前世曾救白蛇,后来白蛇修炼成妖后为感谢许仙在前世的救命之恩,便来到许仙身边,化为一美丽善心女子,答应为许仙完成心愿:开药铺,娶妻等,上演了这人妖相恋的千年故事。
